急救设备(二)

2023-08-31 23:04:03 来源:中国医药报

自动除颤 自动体外电除颤器(AED)是一种由微型计算机编程与控制、自动化、便携式除颤仪,由节律分析系统和电击指导系统组成。AED拥有微处理器,可分析体表心电图信号的多种特征,包括频次、幅度斜率、波形,迅速识别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失常,并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击。现代的AED 大多采用双相波技术,而且除颤能量水平可以由仪器生产厂家或使用者预先设置。全自动体外除颤仪不需要按电击键,这类仪器仅在特定场合应用。


(相关资料图)

AED的工作原理是电压变换器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在电容中储存一定的能量。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K动作,将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即为阻尼振荡放电电路,对人体放电。

体内除颤器又称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总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ICD可在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时自动识别,并自动发放程控的分层治疗,及时终止室性心律失常。

ICD系统主要包括脉冲发生器和识别心律失常、释放电能的电极导线系统两个基本部分。脉冲发生器的能源由2个锂、银、钒五氧化物电池提供,连接头有3~4个电极插孔,可以与除颤以及感知电极连接。其心内电极为一螺旋绕制的弹簧,经静脉插入右心室后,正好与心腔长轴一致,另一电极为脉冲发生器外壳,埋植于左胸大肌附近。放电时电流均匀流经左心室心肌及间隔以降低除颤阈值,有时还要在上腔静脉入口处设置或另行植入第二个电极与外壳连在一起以提高放电电流对心室肌的覆盖度。放电的持续时间约为8~12ms,瞬间的电压可达750V,电流可达5~6A。尽可能增加电极面积以降低电流密度不仅是电流均匀性的需要,而且是为了降低热耗散,防止凝血和灼伤。放电的波形早期都采用单极性指数截尾形,而后期均采用双相波。

输液注射泵

输液注射泵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液体传输进患者体内的医疗器械产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使用环境,有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既可用于大剂量液体的输入,也可用于小剂量液体的传输;可传输营养液,也可传输各种药品,如胰岛素、各种激素、抗生素、化疗药品或者镇痛剂等。使用较广泛的输液注射泵主要是置于患者病床旁的使用设备,也有一些设计成便携式可携带的设备。

通常用于特殊目的的输液注射泵包括肠道泵(用于传送营养液或各种药品到消化道)、镇痛泵(用于减轻患者的疼痛)、胰岛素泵(用于传输胰岛素控制糖尿病)。

一般输液注射泵按照使用的动力来源不同分为电动泵和机械泵。目前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产品。

注射泵 需传输的液体保留在注射器中,控制活塞移动来控制速度(常见的有胰岛素泵等)。

弹性泵 需传输的液体保留在可伸缩的球体中,通过球体弹性壁的压力来控制传输速度常见的有一次性使用输液泵等)。

蠕动泵 通过挤压一个长的带弹性的软管,控制并推进管内液体的流速(常见的有输液泵、营养泵)。

多通道泵 液体的传输使用了多个管道以不同的速度注入人体。

智能泵 增加了安全装置,比如使用者发现药品相互作用产生有害物质时或者使用者设置参数超出产品安全范围时,产品可报警。

输液注射泵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

输液注射泵的工作主要是蠕动排以波动方式连续挤压充满液体的输液管,推动管内液体向下流动。传送带动得越快,液体被挤出越多,反之越少。因此,可准确控制输液泵流量。输注速度不受液面高度和患者体位变化影响,完成超低速至高速输液。

智能型医用输液泵系统主要由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几部分组成。其功能包括: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实现智能控制输液。

(未完待续)

(摘编自《医疗器械专业技术知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标签:

上一篇:萧舒作品(萧舒)
下一篇:最后一页